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如何有效作答問題?

 

如何有效作答問題?

 

食物和人類(Food and human)

 

留意如何答法才能取得分數。其實這也是有效作答的技巧! 不純綷祇是考試答題技巧。

 

 

問題(10)

所有蛋白質皆由氨基酸組成,但為何不同蛋白質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同?(3 )

不理會身體對不同的蛋白質消化能力不同。

All proteins are composed of amino acids. Then why different proteins have different nutritional value?(3 marks)

[建議答案]

不同的蛋白質食物有不同比例的必需及非必需氨基酸(1)(留意,不可寫有不同營養)(但為何跟必需氨基酸有關?)

人體內不能自行制造必需氨基酸(1)(那又如何?)

必需從外界進食(1)(因此,甚麼成份的食物營養價值較高?)

此,含有較多比例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對人類而言營養價值較高(1)(那即是甚麼食物? 動物抑或植物性食物平均較有營養?)

Different protein foods have different ratio of essential and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We cannot synthesize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our body.

We must take in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from the food.

Therefore, the food with higher ratio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have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for human.

 

問題(11)

以下哪些食物的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 試加以解釋。(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tein foods have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Briefly Explain.(4 marks)

[建議答案]

豬肉(1)(因為選對了)(但為甚麼?)

豬肉應含有較多必需氨基酸(1)(如何推論出來?)

豬肉的蛋白質應最接近人類(1)(為甚麼?)

豬與人皆是哺乳類(1),組成成分應最接近。

 

Pork.(1)

Pork should have more essential amino acids.(1)

The proteins in pork are more like that in human.(1)

Because both pig and human are mammals.(1)

 

 

問題(12)

根據研究,最近30年來,中國人平均身高增長最多。試加以解釋(3)

According to a research, the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height of Chinese is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Briefly explain.(3 marks)

[建議答案]

30年吸收營養增多(這樣沒有分數的! 是甚麼營養?)

進食的蛋白質量增加(1)尤其是肉類。為甚麼?

蛋白質是生長的材料(1)(所以單靠進食碳水化合物不能長高)

進食蛋白質可組成更多肌肉(1),使身型更高大。

In recent 30 years, Chinese take in more protein in their diet. (1 mark)

Protein is used as material for growth.

Taking in more protein can make up more muscles in human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become taller and stronger.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如何回答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

 

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

 

回答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有時似乎很容易,有時又不清楚究竟要答甚麼。歸根咎底,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公認的標準答案,不同的科學家數列出的科學本質都有些不同。

 

基本上,科學本質指的是科學知識跟其他知識的獲取,究竟有甚麼不同?

 

既然不同來源有不同的說明,不如以DSE作為參考吧。有些所謂科學本質,可能同學也不大認同。( )內的考核的次數。

 

2013年開始,每年都考核一些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以下是

年份

竹科學本質

2019

1.      基於來自實驗的證據

2.      科學家的工作奠基於其他科學家的工作

3.      技術對科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2018

科學與文化有密切關係/受社會因素影響

2017

1.      科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2.      科學受社會及文化因素影響

3.      可以根據同一組數據得出不同的結論

4.      科學研究不一定在實驗室內進行

2016

1.      科學建基於以經驗(大自然觀察)及證據為依據

2.      進行科研需要創意及想像力

3.      科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2015

1.      科學是以證據作為依據

2.      科學需要創意及想像力

2014

1.      科學知識是暫時性和可改變的

2.      我們對其他既有理論或概念的認識會影響我們如何演繹觀察所得

2013

1.      進行科研需要創新和想像力

2.      科學是以證據作為基礎

3.      科學知識是暫時和動態的

2012

------

 

根據統計,以下是總計出現過的科學本質及出現次數。

1.      建基於大自然的觀察及以證據作為依據。(3)

2.      科研需要創意及想像力。(3)

3.      社會/文化對科學知識的影響。(2)

4.      不斷探索的過程。(2)

5.      是暫時性及可改變的。(2)

6.      來自其他科學家的工作。(1)

7.      技術對科學知識的影響。(1)

8.      我們對其他既有理論或概念的認識會影響我們如何演繹觀察所得。(1)

9.      不一定在實驗室內進行。(1)

10.  可以根據同一組數據得出不同的結論。(1)

 

如出現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可參考以上的資料。

-----------------------------------------------------------------------------------------------------------

至於考核的方式,有時會要求學生根據某一科學知識過程,指出相關的科學本質; 有時會反過來,先點明了有關的科學本質,然後要求同學根據題目內容,找出相關的資料說明。有時,則兩種方式也同時考核(2015)

 

以下以2015年有關科學本質的題目作出

科學本質

說明

備註(作答須知)

科學是以證據作為根據

利用模型/理論是按實驗數據/觀察所得來建構的

作答說明時,必須利用題目資料的字眼,例如涉及人或事

科學需要想像力/創意

利用模型來模擬看不見的構造或說明某個理論

 

再提醒一次,說明時必須出現題目資料